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中篇小说

林肯传

时间:2013-10-21 12:37:16  来源:  作者:戴尔·卡耐基  
简介:《林肯传》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不断创造“人类出版史上奇迹”的戴尔·卡耐基的传记作品,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全译本,描述了林肯这位平民总统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困苦的童年岁月、坎坷的求学之路、不幸的婚姻生活、忍辱负重的白宫生涯……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神情忧郁、始终在痛苦中挣扎却能保持品德高尚、满怀仁慈之心的伟人形象,他那在坎坷中百折不挠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搏击人生的典范。...
    林肯来不及告退便被她的举动吓得不知所措,他最怕的就是女人的眼泪。他看着她万分痛苦,发现自己也泪流满面。然后他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一个冷冰冰的决意告别演出终于成为情意绵绵的意外约会。
    经过这番举动,解除婚约看来是不可能的了,林肯看着新年元旦日益逼近,真正体会到爱尔兰人怕绞索的滋味。他解除不了婚约但他决不想与她结婚,他现在已没法蓄意拖延,他沉入更深的忧郁之中,即使他久经风霜的神经也难以忍受时光飞逝的重压,而那一天终于来了。
    1841年1月1日,爱德华兹的私宅焕然一新,房间里鲜花烂漫,壁炉里火光熊熊,孩子们嬉笑追逐,大人们谈笑风生。这新年的第一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分外灿烂。这一天,斯普林菲尔德最有前途的辉格党领袖的婚礼正在如期举行。玛丽·托德身穿婚袍、头戴婚纱、发插鲜花等待着新郎前来迎娶。大蛋糕摆上了桌子,客人们纷纷前来致贺。黄昏来临、夜幕降临,该来的都来了,只是新郎没有来。寻找的人们找遍了斯普林菲尔德的大街小巷却不见他的踪影。
    客人们告别了爱德华兹的房子。玛丽跑进了自己的房间,她伤心地扯掉婚纱,撕掉婚袍,踩掉鲜花。她扑倒在床,羞愤而绝望。
    这一天,林肯的好友斯皮德卖掉了他的商店而打算搬到肯塔基的路易斯维尔。林肯无家可归,人们最后找到他时发现他在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内喃喃自语,他立即被宣告神经失常用以解释他为什么不去迎娶新娘而为玛丽·托德挽回脸面。而后他陷入狂乱之中,他乱喊乱叫,威胁着要自杀。他的朋友们照顾他,不准他用刀。医生劝他多参加活动以分心。但即使是正紧张进行的州议会也不再吸引他。他的内心在挣扎。他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而现在他事实上是食言了,他在最后一步抽身而退使整场戏因缺少主角而失败。他在感情与理智的激流中挣扎,理智告诉他,他必须兑现承诺,感情告诉他,他丝毫不喜欢她,而且与其结婚而忍受她的火爆脾气还不如逃掉。最后他分不清到底哪是理智哪是感情,他感到极端压抑,濒临崩溃。1月23日,林肯在收到斯图尔特的信后给他回信,这封信写得悲惨至极。他写道:"我现在是世界上活着的最不幸的人。假如将我所感受的平均分给全人类,那么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一张笑脸。..要我保持此状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我要么得死,要么应好转。"
    他现在住到了他的好友威廉·巴特纳家,四年来他一直在那免费吃食。
    四年中林肯看着萨拉·李卡德长成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她是巴特纳夫人的小妹,一直很喜欢跟林肯做朋友,她把他看作她姐姐家的一个兄长。一天林肯跟她谈论圣经,说在圣经里亚伯拉罕跟萨拉结婚,现在他们的名字正意味着天意,于是林肯向她求婚。她毫不犹豫拒绝了,理由极为简单,他们的名字也许天造地设,而他们的年龄却天差地别。她才十六岁,根本很少考虑结婚这类事。林肯三十二岁,他迫切需要结婚,只要不是玛丽·托德,谁都行。
    夏天,他听从斯皮德的劝告到肯塔基斯皮德母亲家,以排谴自己的抑郁。
    在那里他得到极好的照顾。每天早上他都可以赖在床上很久,而且有女孩子陪他闲聊,有黑奴为他端茶送水。在这里,他发现黑奴的境遇颇为不错。
    此行毫无疑问达到了分散注意力的目的,因为返回的途中林肯开始关心黑奴问题。他与斯皮德长途旅行,由路易斯维尔至圣路易斯。在路易斯维尔至俄亥俄州的入口,一条轮船有十至一打黑奴,被上了镣铐挤在一起,林肯注意到即便如此,他们还弹着班卓琴,唱着歌,似乎比其他过往旅客还要快乐,这引起了他对黑人的怜悯和对奴隶制的忿恨,这个景象使他不断地受到责罚。
    林肯回到斯普林菲尔德,逐渐摆脱了逃婚的阴影。1842年2月,他得知斯皮德结婚,向他们夫妇祝福,斯皮德告诉林肯他们农场的乡居生活极为快活,林肯感到有点嫉妒他们。
    他为《桑加芒报》写文章,主编西蒙·法兰西斯是他的老友和支持者,法兰西斯的妻子则是玛丽·托德的腻友。林肯极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和托德小姐又走到了一起。他不得不感到一种天意,他甚至感到一切都是全能的主的安排。斯皮德这时劝他与玛丽重修旧好,他无疑承认这种劝告的正确;只是他觉得他似乎在这些事上已失去自信,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正是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是他性格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他觉得他失去了它,至今没有再获得。
    玛丽写了一篇文章,对一个名叫詹姆斯·谢尔兹的州民主党审计员大加嘲讽,谢尔兹看后大怒,他认定是林肯所写,便向林肯提出决斗。林肯接受了,因为谢尔兹是民主党,且是道格拉斯的朋友,这就够了。8月的一个星期四,决斗在离伊利诺伊州奥尔顿3英里外的密西西比河的密苏里境内一边举行。林肯获得了选择武器的权利,他选择了大砍刀。大砍刀由谢尔兹的助手从杰克逊维尔购买。毫无疑问,他手持骑兵用大砍刀同矮小的对手决斗使他立于不败之地。他准时于下午5时前赶至现场,谢尔兹一行已在那里,其助手作了一些调解,最后决斗没有举行。
    10月上旬某天,林肯应法兰西斯夫人之邀前往她家,他不知道她同时还邀请了玛丽·托德小姐,于是冤家路窄,他们再次有了接触。
    林肯对婚姻生活颇为担心,遂致函斯皮德,希望他立即回答自已关于他婚后是否快乐的提问,越快越好。斯皮德告知那比他所想象的要快乐得多。
    林肯无法逃避,硬着头皮再次向玛丽求婚。她终于等到了挽回脸面的一天,她一直不肯嫁人,一直希望他回心转意,并曾说只要林肯先生愿意随时可再次向她求婚。她知道林肯出于维持他的信誉不得不和她结婚,他这头牛被安上了辔头,在她的牵拉之下不吃回头草才怪呢!而她作为马却从来不曾离开那片草地。
    1842年11月4日,这天是星期五,在林肯有点迷信的心中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他似乎有点期望同样迷信的玛丽·托德小姐拒绝他的求婚,而使他震惊不已的是他下午刚提出求婚,迫切急待的玛丽便设法使婚礼在晚上举行了,夜长梦多,挑日不如撞日,管它呢。
    一切都匆匆忙忙地进行。而匆匆忙忙烤做的蛋糕奶油却不能匆匆忙忙地冷却。林肯匆匆忙忙地穿着新衣、擦着皮鞋,巴勒特家的小儿子以为他要出门,问他上哪,林肯冲口而出,"我想是到地狱去罢。"
    想到婚后的恐怖,他不禁有些颤抖。他脸色苍白地出现在婚礼上,无法掩饰内心的紧张,看上去简直像去屠宰常婚礼终于结束,他和他的新婚妻子住进环球酒店,食宿费每周4美元。
    斯普林菲尔德没有新闻,除了快34岁的诚实的老亚伯的婚礼。而这"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林肯写道。
 
 ·三来到国会前后
 
    ★竞选国会议员
    婚后的林肯越来越像头牛了,他的前面有条绳索牵着他,他的后面有条鞭子赶着他,他只得牛不停蹄朝前走。
    牵着他的那条绳索是他的上进之心。先是他的合伙人斯图尔特1838年击败道格拉斯而当选为国会议员。尔后林肯与S·洛根法官合伙。接着1843年道格拉斯被选入国会。眼看着那些他所熟知的人一个个飞黄腾达,林肯心中实在不是滋味,特别是那个"小巨人"道格拉斯现在已是如日中天,他比林肯晚两年才进入州议会,而现在比林肯年轻的他却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赶着他的那条鞭子握在他的新婚妻子手中。她现在终于成为林肯太太,她要夺回她的尊严,她高举起鞭子,这条鞭子由几股绳索织成。其一是她想方设法找他的碴,她不停地唠叨他的衣冠不整、仪容欠佳,他的手太大,他的腿太长,尤其令她怒不可遏的是他有时竟然一条裤管扎在靴内,而另一条则套着靴子。她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火,有点像苏格拉底的妻子,一次大怒之下,就将一杯咖啡浇在了林肯脸上,林肯当然知道雷鸣之后是倾盆大雨,他一声不响,发扬东方唾面自干的精神坐在那一动不动。他最害怕的事果然没法逃避,他常常怕回家,不敢回家。
    其二是她怪他太穷。她要往好房子,她的姐夫就拥有一栋两层楼的砖房。
    她看中了一位牧师的房子,要价1500美元。而他处理案件总是收费很低,她时常抱怨他不会理财。
    其三是她自己的虚荣心。她是玛丽·托德,生来是做总统夫人的。她必须要在上层社交圈中引人注目,她不能受冷落,过冷清的无人理睬的日子。
    而现在,那个可恨的道格拉斯去了国会(自己要是能与他结婚做道格拉斯太太该多好啊),而她的丈夫却仍偏处边疆,她是多么气不能平啊!
    有了这许多因素,婚后不久,他就说,如果有人说林肯不想做国会议员,那他一定是搞错了。
    他打算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他的合伙人洛根也有同样的想法,这使得他们的合作难以为继。当1844年12月26岁的比尔·赫恩登获得从事律师事务许可之后不久,林肯找着他,请他作自己的合伙人,赫恩登喜出望外,立即同意了。赫恩登相当激进并且是一个废奴主义者,他曾经说过他从内心深处感到要铲除奴隶制。他是林肯的崇拜者,总是给《桑加芒报》写文章赞扬林肯。
    1846年5月1日在彼得斯堡召开大会,辉格党人提名林肯候选国会议员。他的竞争对手是彼得·卡特莱特牧师,民主党人,曾在1832年击败林肯而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这次他们又狭路相逢,卡特莱特脾气暴躁依旧,而林肯却已不再是昔日的平底船工,不再是一只雏鹰,他早已振翅飞过了许多山头。
    竞争是激烈的。卡特莱特的手下散布流言,大造舆论,说林肯是基督教的公开嘲笑者,甚至讲过"耶稣是私生子",指责他信仰异端。为此,林肯在一份传单中说,"我不属于任何基督教教会,这是事实,但我从来不否认《圣经》的真理,在我的谈话中也从来没有有意亵渎宗教的地方,更没有冒犯过任何基督教派。"在这份传单中,林肯还说,"我只感到任何人都无权去伤害他可能生活于其中的公众的感情和伦理。"站在大众一边,尊重他们,至少不冒犯他们,可以说,林肯一贯奉之为信条,除非不得已。
    卡特莱特牧师的布道颇有意思,林肯一次专程前去洗耳恭听。一会儿只听牧师叫道:"那些愿把心献给上帝的人,那些想进天堂的人,请站起来。"
    但见一些人站了起来。接着牧师又叫道:"所有那些不愿下地狱的人,请站起来。"这次只见除了林肯,全体起立。于是卡特莱特牧师发话了:"林肯先生对上天堂和下地狱都没有作出反应,那么请问,林肯先生你想到哪儿去呢?"
    林肯没料到会被点名,这次他站了起来,说:"我认为对待宗教问题必须严肃。对于卡特莱特牧师所提问题我承认都很重要,但我感到我并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样回答问题。卡特莱特牧师很关切地问我要到哪儿去,我必须坦率地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林肯要到国会去,而国会却正在因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关系大伤脑筋。5月11日,波尔克宣布,墨西哥人"跨过美国边界、侵入美国领土,使美国人的鲜血洒在美国的土地",因此,"虽然我们力求避免战争",但战争还是因"墨西哥自己的行动"而"爆发了"。
    墨西哥有些什么行动使得波尔克总统这般装腔作势、咄咄逼人呢?
    那是因为得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问题。1821年,墨西哥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独立。当时得克萨斯土地辽阔,居民稀少。美国曾两次试图购买,都遭拒绝,美国对这片"美洲大沙漠"也并非很有兴趣,就不再理它。不料墨西哥政府却欢迎美国人前去定居,不久,移民大批涌进。
    墨西哥政府很快就感到不安,因为这些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文化习惯的美国移民无意效忠自己。到1836年3月,得克萨斯居民宣布独立成立孤星共和国。这年4月21日,他们打败了前往镇压的墨西哥领导人德·桑塔·安纳的庞大军队,并使桑塔·安纳将军本人也成为阶下囚,签盟城下。然后得克萨斯人通过新宪法,宣布奴隶制为合法,并请求加入美国。
  • 上一部:《瓦尔登湖》
  • 下一部:《路西法效应》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