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方文化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

时间:2013-11-21 10:02:35  来源:  作者:赵学勇 王贵禄

原文出自:http://www.studa.net/West/090116/11180620-2.html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就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的存在”的意义有过经典性的阐述:“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人的肉体关系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1]马、恩在这个著名的论断中,强调了人是历史性地在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中生存着的,对人的考察必须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基础“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即人文环境)出发。在此,马、恩之“任何历史记载”的范畴是包括文学活动在内的。而且,马、恩的这个论断也正是我们考察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关系的理论基点。

  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中极具魅力、取得重大成就、生命力最为恒久的小说脉流,无疑是各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小说。西部作家从理论到创作皆秉承前人衣钵,且不断有新的创作观念、艺术范式上的探索,这也给20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的创作平添了格外沉雄而厚重的篇章。
  一、西部的地域文化特征
  从来没有一个广阔地域像中国西部这样古老而苍凉,寂然而质朴,历史久远却发展滞缓,饱经沧桑而依然肃穆庄严。
  中国西部是整个地球的制高点,帕米尔高原矗立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多座山脉,像拱起的脊梁,支撑着这块地球上最大的陆地。而在这每一道山的褶皱中,都有生命般奔涌的河流,黄河与长江是其中最著名的两条大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山与河之间,是无垠的黄土地、大草原和大戈壁。就地理条件而言,中国大陆的自然地貌在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形状,西部地区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涵盖了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则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广大地区。同中原腹地和沿海地貌相比,这一区域较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原和山地众多,且大都处于干旱、半干旱或荒漠、半荒漠的自然状态中,属于典型的“高地”环境。西部有着绵延的待开发的荒原地带,它们以一种几乎是原始的、亘古不变的姿态感受着大自然的暴烈与粗犷,雄奇与酷砺。西部荒原在自然地理上的孤绝与阻隔,造成了西部与外界在经济、文化上的隔离状态,同时也形成了西部文化封存的现实。辽阔的中国西部地区,虽然处在世界四大文化区的中间,但由于崇山峻岭的封闭、漫天风沙的阻挡、节令气候的恶劣,以及草木土壤的贫瘠,不可能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同时也难以建构起坚实的、自成体系的文化主体。
  西部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从煌煌汉武到现代军阀,西部留下过数不清的战争遗骸和血腥残迹。西部,的确是一块适合战争的土地。这里人迹罕至,村镇稀少。这里有适合于铁戈金甲的璀璨阳光,有适合于千军万马的莽莽黄沙,有适合于旌旗高展的渺渺苍穹,也有适合于角弓悲鸣的猎猎北风。历史上一些有着雄心壮志的英武豪俊,却渴望在西部建立其功勋和展现其才华,盛唐边塞诗人倾其一生所歌咏的一切,都明晰地表现了他们对西部铭心刻骨的记忆。那些描述西部的诗篇 ,诸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道出了西部独有的场景。西部诗人张子选的诗《西北偏西》曾这样传达西部的苍凉给人的孤独体验:
  西北偏西 / 一个我去过的地方 / 没有高粱没有高粱也没有高粱 / 羊群啃食石头上的阳光 / 我和一个牧羊人互相拍了拍肩膀 / 又拍了拍肩膀 / 走了很远这才发现自己 / 还不曾转过头去回望 / 心里一阵迷惘 / 天空中飘满了老鹰们的翅膀 / 提起西北偏西 / 我时常满面泪光
  西部,同时也是有史以来的主要流放地,曾经的草莽英雄和政治囚徒,强盗流寇和难民歌伎,都出没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曾向甘肃武威以西的广大地区大量移民,其对象“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抱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说明当时的移民成分主要为内地的无业游民、刑事犯、政治犯及其家属,西汉以后的历代政府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
  西部这块土地上曾有过辉煌的古代文明,沟通华夏与世界的丝绸之路,震惊世界的古建筑群,敦煌石窟的艺术瑰宝等,都以其古老与超绝彪炳史册。陕西蓝田和甘肃大地湾等古文化遗址的开掘,更证明了西部文明的源远流长。
  西部在历史上同样留下过许多开拓者的足迹,周穆王的西行,张骞、班超的出使西域,朱士行(三国曹魏)、法显(东晋)、玄奘(唐)等名僧的西行求学取经,解忧、弘化、文成等汉、唐公主们的分赴乌孙、吐谷浑和吐蕃联姻,以至近代林则徐流放新疆时的垦辟屯田和左宗棠的收复乌鲁木齐,无疑都给中华文明史增添了难以忘怀的孤独者的绝响。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形态更典型地体现在西部。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是民族历史上最早的农耕区,陕西长安又是数代封建帝王的都城所在。传统文化的各种形态在这里形成集结并沉淀下来,最终成为西部精神文化的基因。关中地区又是富庶的,东踞潼关、南峙秦岭、北枕黄河,物产的丰富与地域的封闭,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富足,使秦地人在过去与未来的选择中更耽于历史。而甘青宁新蒙藏诸省区则要复杂得多,这是多民族的集聚地,生活着汉、藏、回、蒙、维吾尔、哈萨克等43个民族,被称为世界人种的博览区。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游牧文化相交融,儒道文化与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相交汇,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斑驳的多元状态,而缺乏一种占主导地位又根深蒂固的文化形态。这也是一个边缘地带,自然的荒漠与人为的争斗形成的长期动荡,加之远离中原,使这里的自然地貌与人文精神呈现出被剥夺殆尽后的老迈之态,因此,比起关中地区的自足保守,这里更多些自卑与封闭。整个西部,因为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地域的闭塞、信息的阻隔和心态的保守,使这块大地在由农牧业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其步履显得格外沉重。当沿海地区已经享受着现代工业文明硕果的时候,西部仍在传统的文明形态中步态蹒跚。
  • 上一篇:中西文化精神论略
  • 下一篇:试论维纳斯式的人体美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