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西方文化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

时间:2013-11-21 10:02:35  来源:  作者:赵学勇 王贵禄
  不妨先阅读一段青海作家杨志军《环湖崩溃》中的文字:
  “嘎啦啦……”一阵巨响从远方传来,冰面上顿时有了立体的褶皱。“开湖了”,我大喊。……身后,严酷的威势赫赫的开湖还在进行,蓬勃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冰块还在爆起。冰障移动着,沉稳有力所向无敌。观潮山,挺身湖畔而骄傲孤独的观潮山,终于开始颤动了。碎石从山顶峭壁上刷刷落下。从中更新世时期到现在的三百万年间,观潮山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使在十三万年前的那次青海湖由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的造山运动中,它也安之若素,像个清癯乐观的长者,饱览了地物地貌可歌可泣的隆起和消逝。可如今,在雄壮的开湖乐潮里,在冰浪和水浪交织的大湖的悲歌中,它似乎就要崩塌了,倒在血色的湖光和冰色的乌有之中。……观潮山没有倒,巍然耸立着,任大冰大浪砸击坚实的身体。大湖被激怒了,将冰块一层一层朝上推去,顿时淤住了观潮山的脖颈。紧接着,又一个冰峰崛起,观潮山没顶了,漫天冰浪盖住了牧人威武的群像。远处,大湖漫荡,如黑云冉冉而来,也送来了高古的创世年代的悲壮旋律。混沌荒风,原始水浪,恢弘的地平线,立定脚跟的观潮山——黑铁色的上帝,无边的地壳板块,和大气层一样厚重的坚不可摧的寂寞,茫茫天穹下,奥博辽远的大荒原——一个神话世界,一个密宗天地。
  杨志军小说的这段文字的确极具西部特色:严酷的威势赫赫的开湖、沉稳有力所向无敌的爆起的冰块、挺身湖畔而骄傲孤独的观潮山、从山顶峭壁上刷刷落下的碎石、冰浪和水浪交织的大湖的悲歌、盖住牧人威武群像的漫天冰浪、高古的创世年代的悲壮旋律、恢弘的地平线、大气层一样厚重的坚不可摧的寂寞、奥博辽远的大荒原、神话世界、密宗天地等意象都只能在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产生。杨志军给读者呈现的是西部的独有之景,西部的独有之文。清代的谢坤在《青草堂诗话》卷五中论及“北方”(这里应包括西北,甚至西部),指出北方创作的风格多为“雄豪跌宕”,不仅杨志军,而且我们以下要列举的西部作家的创作都会印证这个观点。
  另一位生活在青海湟水谷地的作家井石,在《社火》这部小说中,有一段抒写湟水谷地黑石峡的文字,可以看做是对青海省在古代交通地位上的诗性概括:
  黑石峡长十几里,南北两山如刀劈而开,《地方志》描述此地“危峰壁立,南北陡峙,奇石突兀,有虎踞狮蹲之势。湟流湍急,回环曲折,蜿蜒如龙蛇之夭娇。九泥东封,一夫当关之险。”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从西羌到吐谷浑,从吐蕃到角斯罗,无不为争此关隘险地兵刃相见,金戈铁马,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缅怀当年,古道西风,送李唐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的大队人马曾浩浩荡荡从黑石峡通过,此峡虽窄险,却沟通了藏汉联姻之唐蕃古道。这里亦是古丝绸南路必经之地,胡汉商贾,披星戴月,叮当的驼铃,在峡谷中回荡不息,幽怨的羌笛,迎送过多少日落月出,响马盗贼,更从峡谷呼啸进出,演义出若许血腥惨烈的故事……
  青年作家红柯,曾认为多年的寓居新疆,使他的人生观念发生改变的不仅是曲卷的头发和沙哑的嗓音,而且特别是有异于中原地区的大漠雄风、马背民族神奇的文化和英雄史诗。新疆风物,正如红柯所言,湖泊与戈壁、玫瑰与戈壁、葡萄园与戈壁、家园与戈壁、青草绿树与戈壁近在咫尺,天堂与地狱相连,没有任何过渡,上帝就这样把它们硬接在一起。严酷的自然环境,艰难的生存条件,恶劣的人文境况,则使得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命必须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坚忍旷达、硬朗血性的人格风范。大戈壁、大沙漠、大草原在红柯笔下,也引导着产生或幻化出了生命的大气象,印证和体现出了“绝域产生大美”的创作取向。红柯以其饱含诗情之笔为我们描绘了神话般的大漠:美丽如云的羊群,高大威猛的伊犁马,壮志凌云的雄鹰,清澈高远的天空,莽荡灰蓝的群山,蓝而幽静的湖泊,少而激荡的河流,跟太阳一样越升越高的红鱼,还有旷野长风般自由的人。这些都是新疆真实的风物,然而却是组接或“化合”起来的,是将广阔的新疆最美的东西集于一处,给读者以色彩明丽的新鲜感。红柯在《西去的骑手》中,传达了他对中国最大沙漠的动态体验:
  塔克拉玛干不是死亡之海。当最后一名骑手被坦克压碎时,所有的沙子跟马鬃一样刷刷抖起来。沙丘连着沙丘,沙丘越来越高,沙丘奔跑起来,一身的金黄,金光灿烂,直追太阳。太阳往高空里退缩,天空更加辽阔。金色的野马群狂叫着逼着群山往后退,昆仑山和天山让出一条通天大道,马群的洪流向西向西一直向西,把群山也裹挟进去了;起自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一下子跃到马背上,很雄壮地起伏着。越来越多的群山跃上马背,越来越多的沙子和牧草跟马鬃一样抖动起来,起自帕米尔高原的群山在高加索被黑海挡住了,不管多么迅猛的马群总会被海水挡住。
  马原和扎西达娃对于雪域高原西藏有着深刻的体验,他们的作品常常通过描述西藏地区的文化环境,以表达那种刻骨的孤独感受和昂扬的生命冲动:
  现在很少能听见那首唱得很迟钝、淳朴的秘鲁民歌《山鹰》。我在自己的录音带里保存了下来。每次播放出来,我眼前便看见高原的山谷。乱石缝里窜出的羊群。山脚下被分割成小块的田地。稀疏的庄稼。溪水边的水磨房。石头砌成的低矮的农舍。负重的山民。系在牛颈上的铜铃。寂寞的小旋风。耀眼的阳光。这些景致并非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下的中部高原,而是在西藏南部的帕布乃冈山区。 ……西藏高原群山绵延,重重叠叠,一路上人烟稀少。走上几天看不到一个人影,更没有村庄。山谷里刮来呼呼的凉风。对着蓝色的天空仰望片刻,就会感到身体在飘忽上升,要离开脚下的大地。烈日烤炙,大地灼烫。在白昼下沉睡的高原山脉,永恒与无极般宁静。(《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更多的时候你逆流而上,在黄褐或者青绿的山岗缓慢地踱步。你当然不是陶醉在高地的景色当中,你是冈底斯山的猎人,你是山的儿子……山坡是一直向上的,看上去覆盖雪顶的山巅并不算高,像就在前面不远处。你知道那只是由于这里空气稀薄能见度太好的缘故。你是这山的儿子,你从来不曾到过这山最高处,从来没有人到过。那块在阳光下白得耀眼的所在远着呢,而且其间充满凶险和神秘,特异的气候和雪崩,还有深不可测的冰川裂缝。你知道这些,这是座神山,这是冈底斯主脉上的一座。在这块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大的高地上,虽然没有葱茏繁茂的森林草地,却同样生息着更有活力的生物(《冈底斯的诱惑》)。
  • 上一篇:中西文化精神论略
  • 下一篇:试论维纳斯式的人体美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